(網經社訊)4月25日消息,4月23日,愛奇藝在"2025世界·大會"上宣布正式上線內容電商業(yè)務,主攻直播帶貨賽道。
作為長視頻平臺的代表,愛奇藝此次跨界并非偶然——2024年其營收同比下降8%,凈利潤更是暴跌60%。在短視頻沖擊、廣告收入萎縮的背景下,擁有1.3億會員的愛奇藝,正試圖通過"內容+電商"的模式尋找新增量。
一、增長焦慮下的戰(zhàn)略轉型
網經社數字零售臺(DR.100EC.CN)查詢Deepseek后獲悉,愛奇藝的財報數據揭示了其迫切轉型的原因:2024年會員服務收入177.6億元(同比降13%),廣告收入57.1億元(同比降8%)。這種下滑與短劇的爆發(fā)式增長形成鮮明對比——據行業(yè)數據,頭部短劇單日充值可達6000萬元,而愛奇藝2024年僅誕生首個單月分賬過百萬的微劇項目。
短視頻平臺對用戶時長的爭奪尤為激烈。抖音、快手通過"短劇+電商"模式已構建完整閉環(huán),淘寶、京東甚至美團都紛紛加碼短劇內容。在此背景下,愛奇藝的"長視頻"優(yōu)勢正在被稀釋:
用戶日均使用時長被短視頻擠壓至不足1小時
廣告主預算向效果更直觀的直播帶貨傾斜
內容制作成本居高不下(《狂飆》單集成本超千萬)
此時入局直播帶貨,實則是將存量會員轉化為電商用戶的必然選擇。
二、內容電商的差異化路徑
愛奇藝在布局內容電商時,選擇了一條與眾不同的"IP驅動"差異化路徑,這使其在激烈的直播帶貨賽道中具備了獨特的競爭優(yōu)勢。依托平臺豐富的影視資源,愛奇藝可以將《蒼蘭訣》《蓮花樓》等爆款劇集的明星藝人轉化為天然帶貨主播,這種深度綁定的明星資源策略已被驗證具有強大帶貨潛力——在《狐妖小紅娘》熱播期間,主演楊冪的同款彩妝銷量就實現了300%的驚人增長。
在直播形式創(chuàng)新方面,愛奇藝計劃推出"劇組探班直播"、"角色周邊專場"等特色內容,通過將《大江大河》等劇集的拍攝地轉化為農產品帶貨現場,打造"內容即場景"的沉浸式購物體驗。這種場景化直播不僅能夠強化IP價值,還能提升用戶的參與感和購買欲。
針對平臺1.3億高價值付費會員,愛奇藝設計了專屬的電商賦能體系。通過"積分抵現"、"超前點播免費送"等特色權益,有效提升會員轉化率。數據顯示,愛奇藝會員年均消費達200元,遠高于普通用戶,這為電商業(yè)務提供了優(yōu)質的客群基礎。
然而,這種IP驅動的電商模式也面臨著顯著挑戰(zhàn)。一方面,藝人檔期協調存在現實困難,影視IP的熱度周期往往較為短暫;另一方面,如何建立穩(wěn)定、可持續(xù)的供應鏈體系,確保從內容熱度到商品交付的全鏈路暢通,將是決定這一戰(zhàn)略能否持續(xù)成功的關鍵因素。這些挑戰(zhàn)的解決程度,將直接影響愛奇藝內容電商的長期發(fā)展前景。
三、內容電商的"三國殺"格局
2025年的內容電商戰(zhàn)場已形成三大陣營:
1. 短視頻系(抖音、快手)
優(yōu)勢:日均7億活躍用戶,算法精準匹配
短板:客單價偏低(平均80元),退貨率高
2. 傳統電商系(淘寶、京東)
優(yōu)勢:供應鏈成熟,品牌資源豐富
短板:內容創(chuàng)作能力較弱,流量成本攀升
3. 新入局者(愛奇藝、B站)
優(yōu)勢:垂直用戶粘性強,內容制作專業(yè)
短板:電商基建薄弱,履約經驗欠缺
值得注意的是,B站小店上線首月便產生32位GMV超千萬UP主,證明垂直社區(qū)同樣具備電商潛力。而拼多多近期嚴打"刷量商家",京東投入110億扶持直播,顯示行業(yè)已進入精細化運營階段。
結語:不止是帶貨,更是生態(tài)重構
愛奇藝的電商嘗試,本質上是對"用戶價值"的深度挖掘。其成敗將取決于三個維度:
能否將劇集熱度轉化為直播流量(如《慶余年2》播出期間同步上線周邊專場)
能否建立區(qū)別于"叫賣式"直播的內容差異化
能否解決長視頻平臺固有的"流量潮汐"問題
龔宇表示"電商需要時間成長",這或許暗示著更大的布局——未來可能出現"觀看《仙劍》直接購買劇中同款"的深度融合場景。當內容與消費的邊界徹底消弭,長視頻平臺的商業(yè)想象力才能真正打開。